來自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6月,全球多地出現了破紀錄的溫暖情況,最終使得全球表面溫度達到了人類1880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新高,比2016年6月創下的歷史記錄還要高,換句話說,我們剛剛度過了百年以來地球最熱的6月。2019年6月期間破紀錄的高溫出現在中歐和東歐部分地區、俄羅斯北部、亞洲、非洲、南美洲、北印度洋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部分地區,幾乎沒有陸地或海洋地區有創紀錄的六月寒冷氣溫。
根據監測數據,人類觀測史上最熱的10個6月中,有9個發生在2010年以來,這可能是地球暖化的有力證據,而1998年6月是有記錄的10個最熱6月中唯一一個發生在2000年以前的。同時,2019年6月也是連續第43個氣溫高于20世紀平均水平的6月。
但在地球經歷觀測史上最熱6月的時候,不少川渝朋友卻表示不屑“今年是最熱6月?完全沒感覺!”對于我國四川盆地來說,今年從6月進入夏天以來的天氣其實都不太熱,像是重慶,在6月炎熱天氣似乎長期熄火,完全不像是大家印象里的那個“火爐”。來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比如6月下旬,重慶的氣溫偏低就非常明顯。
為啥最熱6月和我國四川重慶等地沒啥關系呢?這其實正是體現了今年的氣候模式不太正常。在我國,今年夏季以來天氣特點其實非常鮮明——在6月1日-7月21日的氣溫距平分布圖上可見,我國的氣溫冷熱差異相當明顯,四川盆地、江南涼和東北涼,華北黃淮、云南西藏和西北則又比較熱。這和今年副熱帶高壓偏弱、西風帶波動大有很大關系。
2019年的副熱帶高壓偏弱,西風帶又經常出現劇烈的波動,西風帶頻頻的劇烈波動導致了我國北方地區的華北熱東北涼,而副熱帶高壓的疲軟偏弱則導致副熱帶高壓長期未能明顯北抬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雨帶偏南。因此,偏南的雨帶已經在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造成了嚴重的洪澇威脅,而波動的西風帶已經導致華北多地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干旱。這樣來看,雖然我國一些地方與“最熱6月”無關,但這異常的氣候模式已經給我國很多地方帶來災難,接下來它的變化值得我們警惕!
關鍵詞: 全球經歷最熱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