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波動性明顯加大,市場整體表現弱勢。這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去杠桿政策下市場對國內信用收縮等擔憂上升有關。不過從年初以來股票市場的調整幅度和經濟基本面的實際變化來看,投資者對這些風險事件的反應有些過于悲觀。
和平合作、開放融通是歷史的潮流。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市場最為擔憂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從短期經濟影響上看,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爭端將對中美經濟都產生負面影響,但考慮到當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貿易依存度已從2006年的64%下降至2017年的33%,內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已明顯上升,預計中美貿易摩擦對短期中國經濟的實質性影響有限。而放長眼光來看,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居民與居民、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跨國交流日益頻繁的勢頭難以阻擋。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經主動出臺了包括降低汽車關稅等多項重磅政策,在擴大開放、加快融合發展方面兌現了承諾。“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在中國政府堅定擴大開放的戰略選擇下,中國經濟也將受益于整體開放度的提升,更好更平穩地實現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今年以來隨著國內去杠桿和嚴監管的深入推進,市場對信用收縮,進而對經濟增長的擔憂有所上升。從短期角度看,去杠桿和監管紀律整肅等政策難免會對市場風險偏好造成一定沖擊,也會對信用擴張帶來階段性的影響。但這些短期負面影響可以通過加強政策協調性和優化政策實施方式加以緩解。從近期的央行定向降準等政策措施,以及金融穩定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強調“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等信息來看,未來去杠桿等各項政策的協調將得到實質性增強。更重要的,站在中長期的角度上,去杠桿和嚴監管等政策是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這一攻堅戰的必然選擇。惟此,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具備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只盯住去杠桿政策帶來的短期副作用,而無視政策落地的長期紅利,無疑是因噎廢食。
創新決勝未來。短期市場下跌令投資者容易產生悲觀情緒,但實體經濟基本面卻呈現另一幅圖景:開年以來的宏微觀數據和調研信息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企業利潤仍維持較快增長,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經濟質量提升跡象增多。最重要的是,當前國內經濟發展正在由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方向轉換。當前我國正處于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一方面,政府對創新的支持力度和重視程度明顯加大,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的措施,以更大釋放創新活力。另一方面,企業在自主研發和創新的積極性明顯提升。據統計,2017年A股可比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同比增速達21%左右。
不畏浮云遮望眼。當前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的中長期態勢并沒有發生變化,改革開放更在全面深化,這意味著決定A股投資吸引力的基本面因素不僅沒有弱化,反而還在不斷夯實。在全球資產價格波動性上升的背景下,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善于撥云見日,以平常心應對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才是投資的守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