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風力發電的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據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風電并網運行詳細情況顯示,去年我國新增并網風電裝機15.03GW,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64GW,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2%;風電年發電量3057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4.8%,比重較2016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2017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1948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203小時。全年棄風電量419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加78億千瓦時,棄風限電形勢大幅好轉。
受行業好轉的情況影響,我國A股上市公司中風能概念股去年的業績也出現明顯好轉,據《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8日風能概念上市公司中已有超50家發布了2017年年報,其中凈利潤虧損企業3家,這一情況比2016年明顯有所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單從凈利潤情況來看,上游風電機組或配件制造商的利潤要高于下游風力發電企業,標桿企業中金風科技(002202,股吧)、上海電氣兩家公司凈利潤超20億元,明顯優于銀星能源(000862,股吧)、吉電股份(000875,股吧)等公司。
上游設備公司盈利顯著
對于上述風電設備制造公司凈利優于下游發電公司這一現狀,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棄風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仍然存在,且發電公司風電的毛利率相比制造類公司的毛利率要低。
在整機制造商方面,市場集中化明顯,其中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約占據了國內新增裝機市場的44.2%;金風科技以裝機量5.3GW遙遙領先,公司擁有的直驅永磁技術也代表了風力發電領域最具前景的技術路線;國電聯合動力和陽明智慧能源(600869,股吧)以及上海電氣占據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分別為7.1%、6.2%、5.7%。
而市場份額的優勢也體現在了公司的年報中,去年金風科技凈利潤在風電概念公司中遙遙領先。據3月24日金風科技發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251.2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凈利潤為30.55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2%;扣非后歸上凈利潤為28.87億元,同比增加0.77%。去年,公司新增裝機量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據年報顯示,金風科技2.0MW機型銷售占比上升顯著,風機銷售大型化趨勢明顯,公司技術進步引入2.X平臺,滿足了客戶的定制需求,在此平臺上提高了產品的毛利率水平。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高達15.9GW,已達歷史新高位。同時,受益于棄風限電改善,自營風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994小時,較去年同期上升6.01%。公司累計權益并網容量3868MW,比2016年增加9.79%,收入同比增加34.66%,目前已經成為公司利潤貢獻的重要來源之一。
3月30日上海電氣公布了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795億元,同比下降10.13%;凈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10.96%。
對于風電領域,上海電氣表示,公司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推動關鍵技術創新,特別是在大容量海上風機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2017底首臺6兆瓦海上風機福建興化灣吊裝成功,為全球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迎來國內最大功率海上風機。公司成功中標福建莆田10臺7.0兆瓦機組訂單,上海電氣7兆瓦海上風電實現首單落地,該機型是目前國內商業化運行的最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上海電氣的智能云維護平臺“風云1.0”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對風機實施全方位的監控和維護、優化,自正式上線以來,從2016年19個風場遠程接入已提升到2017年60余個風場數據接入,完成全新的遠程運維中心和數據中心搭建,實現新的運維管理模式,為上海電氣旗下風場提供智能的全方位全周期數字化運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