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深高鐵列車呼嘯往來,既飽覽廣東的都市繁華,又融入定南的綠水青山。自稱“地處深圳北五環”的定南人,在融灣向南的路上不息奔跑。
贛深高鐵、京九鐵路、贛粵高速等多條交通“大動脈”,推動定南與灣區“雙向奔赴”。
(資料圖)
借南風,促發展。定南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做強創新平臺、做大文旅產業等舉措,加速打造贛州的融灣“橋頭堡”,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再升級。
比肩灣區,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連日來,位于定南縣的贛州龍凱科技有限公司年處理8萬噸廢舊鋰電池梯次再生利用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工人們正搶抓工期趕進度。
該公司是一家集鋰電池原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肮局暗姆趸卦诖鬄硡^。決定來這里投資后,定南縣組建了工作專班,從項目簽約落地到建成投產,全程有專人跟蹤代辦。”公司負責人傅子凱說,正因為這里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又決定在此投資廢舊鋰電池梯次再生利用項目。
比肩大灣區,定南大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定了就干、干就‘贛’好”,把打響“定e辦”營商環境品牌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該縣承接“市縣同權”改革事項108項,1018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94個高頻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企業開辦流程縮短至半個工作日;創新營商環境優化升級“6040”行動,實現66件企業全生命周期事項幫辦代辦、64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建成并運行縣工業園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承接28項縣級審批服務權限,推動企業開辦、項目建設、公共服務及惠企政策兌現等業務“在園通辦”。
同時,該縣成立重點項目服務專班,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服務專班不定期召開政企圓桌會議,為企業協調解決用工、用氣、融資等問題,并組織黨員干部掛點幫扶園區企業。截至目前,園區已累計幫辦代辦事項135件,為近40家企業申報政策兌現資金近8000萬元,向77家企業發放“財園信貸通”資金51284.67萬元。
土沃梧茂,巢暖鳳來。定南重點圍繞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兩個主導產業,聚焦光伏玻璃、新能源汽車配套、稀土深加工等產業集群,面向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積極舉辦招商推介活動,推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至3月底,該縣就引進項目12個,累計簽約資金62億元。目前,在定南工業園區,一半以上的企業有著“灣區基因”。
今年,該縣安排了“八大行動”重點項目174個,總投資540.98億元。隨著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為定南深度融灣夯實了基礎。
對接灣區,平臺建設全面升級
走進定南色耐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智能化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正在趕制直線賽車輪轂與超輕量化高剛性降噪輪轂訂單產品。該項目創新使用航天技術攪拌摩擦焊生產超輕輪新科技,項目一投產便得到市場客戶認可。
提升科創水平,賦能產業發展。定南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支持贛悅新材料、齊飛新材料、建南科技等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并主動參與大灣區數字產業延伸與數字資源輻射,推動“贛深數字走廊”實現互聯互通,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基礎設施加速建設。
除加快科創平臺建設外,定南還在提升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平臺、打造融入大灣區現代物流平臺、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平臺等方面發力。
在提升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平臺方面,該縣完善“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地”指標體系建設,啟動開發區調區擴區前期工作。2022年推進5宗“標準地”工業用地,實現工業“標準地”供應達80%,園區“標準地”供應達100%。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園區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提升工業園區平臺承載能力。
在打造融入大灣區現代物流平臺方面,該縣大力推進灣區北現代物流樞紐體系建設,按照“一體兩翼四區”布局,加快實施定南港擴容升級。啟動建設兩條“850”集裝箱專用牽出線和5000畝臨港產業園規劃建設,深度融入贛州國際陸港“一港多區”發展格局。同時,與深圳鹽田港合作,打造“一港三區”,通過深圳鹽田港在定南設立辦事處,建設出口專門通道,綜合降低物流成本約30%。
在人才引進方面,該縣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技術交流,聘請灣區知名學者、企業家等來縣里舉辦講座培訓。運營“人才棲苑”,探索建立“周末工程師”人才驛站,著力解決引進人才短期住房需求。到目前,已成功引進博士10名、正高級職稱人才4名,聘請安全應急產業專家3名。
同時,該縣建立科技企業項目儲備庫,認定9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庫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22年,該縣887家企業實現上云,規上企業上云率達100%。截至目前,這個山區小縣已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業化“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2022年,定南獲評全市科技創新賦能行動綜合成效突出單位。
攜手灣區,文體旅游全域升級
今年3月,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男子高中U17南區預選賽舉行,全國13個代表隊380余名運動員齊聚定南,其中有恒大足球隊等9支來自大灣區的代表隊參賽。
以球為媒,定南加速融灣步伐。該縣高起點定位,推動“足球新城”建設,舉全縣之力支持足球特別是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
依托贛深高鐵送出“足球之約”。定南加強與大灣區足球機構和學校的對接聯系,建立兩地足球運動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動灣區足球運動優質資源、重點賽事落地定南,兩地足球后備人才共培共訓。2019年以來,該縣已成功舉(承)辦國家、省、市級高規格比賽20場,承辦的各類足球比賽參賽人數約2萬人次,帶動直接消費約3000萬元,吸引文體旅游項目總投資48.6億元。
趁勢而上,該縣引進廣東華京體育投資江西定南(國家)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項目(二期)。這個集足球集訓賽事、足球運動康復、足球文創科創、足球文體旅游、足球綜藝娛樂五大產業體系于一體的項目,預計今年12月可全面建成。
足球引客,美景留客。該縣深入開展文化旅游暨全域景區建設三年行動,實施“一鎮一景區”工程,攻堅提速全域旅游康養風景區建設,著力擦亮“灣區后花園”名片。
與此同時,定南深挖紅色資源,建設了蘇區鹽道、留輋村五烈士紀念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傳承客家文化,打造“定南客家(蓮塘村)+九曲河”旅游帶,依托明遠第圍、虎形圍等客家圍屋建筑,做活“以文塑旅”“顯山露水”文章,吸引灣區游客前來領略客家文化和生態風光。
面向灣區,“全景定南”迎客來。該縣打造“贛粵門戶”會客廳,建設“定南之窗”文旅商貿綜合體,既融入了蓮花池、客家圍屋、瑞獅雕塑等客家文化元素,又建有文化展示區、旅游業態商業街、休閑娛樂廣場等功能區,開辟了市場化提升城市品質的新路徑。一季度,來定南旅游的游客達172.015萬人次,同比增長40.01%,其中一半游客來自大灣區。
來源:贛南日報
作者:記者陳洪明 見習記者呂微 特約記者詹繼成
編輯:李曦 編校:劉福群
值班主任:明心武
編審:陳濟才 陳昱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