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15日是全國第30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補碘三十年,利國利民保健康”。
15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重慶市疾控中心等部門到渝北區的部分超市、相關企業通過現場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發放宣傳品等形式,傳遞碘缺乏病知識,提高居民對健康用鹽、科學補碘的認識水平。
在人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神經系統發育、新陳代謝調節和機體基礎活動維持都依賴于甲狀腺激素的調節,而甲狀腺激素合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就是碘元素。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和危害的總稱,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
15日,疾控專家在活動現場為前來購物的市民進行科普,“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專家介紹,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怎樣做才能有效預防碘缺乏呢?重慶疾控的專家也進行了解答。
專家介紹,食鹽加碘是一種持續、方便、經濟、生活化的補碘措施,基本可滿足兒童補碘需求,是科學補碘的最佳途徑。
同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富碘食物的攝入。人體中的碘80%以上來自食物,海帶、紫菜、帶魚、干貝、蛋類等食物碘含量較高,可以適當增加攝入量和頻次。不過,植物類食物特別是水果和蔬菜中含碘量較低,不能替代碘鹽。
關鍵詞: